集科研、加工、貿易于一體的現(xiàn)代化大型農牧公司
全國統(tǒng)一服務熱線:
1 減少豬弱仔與母豬保健
1.1 區(qū)分弱仔
相對來說,每窩仔豬都有強弱之分,主要看2 個因素:一是初生重,體重大于1.125 kg 的,一般為強勢,反之為弱仔;二是仔豬活力,掙扎有力,皮膚紅潤,爭搶吃初乳,為強勢,而皮膚蒼白、身體癱軟的為弱仔。有資料介紹仔豬從出生到斷奶時的死亡率高達10% ~ 25%,特別是7 日齡前的死亡占斷奶前死亡的65%,這說明仔豬管理相當重要。
1.2 做好孕期、哺乳期營養(yǎng)補充
母豬胎盤的功能直接關系到胎兒在子宮的生長發(fā)育,有研究表明胎盤效率在第1 胎較低,以后開始增加,到第6胎后開始下降,因此對第1 胎及從第6胎開始,需要補充營養(yǎng),延緩胎盤功能下降。健康母豬不僅能為小豬生長提供充足營養(yǎng),同時也能增加小豬的抗應激能力,胎兒初生重的2/3 是在孕期的后1/3 時間內發(fā)育形成的,因此給母豬提供充足的營養(yǎng)供胎兒發(fā)育,可以在高能、高蛋白飼料基礎上添加高脂肪作為母豬營養(yǎng)補充。
1.3 提倡科學助產,減少藥物助產
藥物助產造成弱仔增加,因此應在妊娠后期補充營養(yǎng)及維生素,增強母體體力和抗病力,增加羊水,促進子宮收縮和快速自然分娩,以減少弱仔。
1.4 弱仔護理
對于弱仔應細心護理,除斷臍消毒、保溫、剪牙外,盡早讓弱仔吃上初乳,第1 天腹腔注射10 mL 10% 的葡萄糖加5 萬單位的鏈霉素以增強體質,預防白痢,用硫酸慶大霉素灌服進行清腸保健,之后補充益生菌飲水。
2 斷奶仔豬的營養(yǎng)
仔豬一般在28 日齡斷奶,因地區(qū)不同,有些豬場將斷奶日齡提前到21日齡,因斷奶造成一系列影響因素的變化,斷奶仔豬營養(yǎng)顯得尤為重要。
2.1 影響斷奶仔豬的因素
影響斷奶仔豬的因素有:一是環(huán)境變化;二是飼養(yǎng)管理需要而發(fā)生的群體調整;三是營養(yǎng)來源的變化,由母體營養(yǎng)來源轉變飼料營養(yǎng)來源;四是仔豬自身生理特點的變化,發(fā)育較快,如腸道生長、表面積及絨毛變化等。
2.2 斷奶仔豬營養(yǎng)需要
根據NRC 標準,5 ~ 10 kg 斷奶仔豬日糧水平需要:總賴氨酸1.4%,蛋+ 胱氨酸0.77%,蘇氨酸0.91%,色氨酸0.26%,代謝能13.86 MJ/kg。
2.3 斷奶仔豬特殊飼料原料的選擇
該階段仔豬對飼料的要求:適口性好、容易消化、營養(yǎng)水平高、能防止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。
有大量研究表明早期斷奶仔豬需要簡單的碳水化合物,比如乳糖。添加乳糖具有提高采食量,減少食糜通過消化道的時間,促進乳酸桿菌在腸道內的生長等作用。乳清粉中含有大量乳糖,飼料中添加乳清粉比例過高時會導致仔豬下痢,加熱會導致乳糖焦化,降低乳糖利用率。Jin 等(1998)研究結果表明,飼料中添加乳糖或者乳清粉,效果較為接近,添加蔗糖效果較好。而蔗糖在我國資源比較廣泛,但乳清粉資源有限。
3 保育豬的飼養(yǎng)管理
3.1 做好各項準備工作
規(guī)?;i場仔豬保育采用全進全出制度,在環(huán)境、疾病控制上要做好下列工作。
在轉群前先將保育舍清洗(包括設施、用具,電器設備除外)、干燥,后采用2% ~ 3% 燒堿溶液進行2 次消毒,空欄7 d 后再進豬。
一是利于圈舍消毒、設施維修,二是避免了不同階段仔豬進舍造成的交叉感染,減少疾病的傳播途徑和傳播機會,三是便于飼養(yǎng)管理和豬舍環(huán)境控制。
豬欄、飼料槽、保溫箱、飲水器、加藥器能否正常使用,電器電路能否正常運行,門窗是否完好,便于維護。
3.2 科學管理,做好保育豬的分群與調教
原窩同圈、體重相近,情況特殊的單獨分群飼養(yǎng),有利于豬群穩(wěn)定和減少應激、減少豬只打架造成的傷害,有利于豬群正常生長。
分群轉舍后,環(huán)境變化,定時定點的習性改變,因此飼養(yǎng)人員應對仔豬進行趕動、引導,調教仔豬養(yǎng)成定位習性。
在臥位上方設置紅外線燈泡,保證仔豬防寒越冬。
3.3 把好仔豬喂料關
以自由采食為主,定時觀察記錄,適時添加飼料,保證仔豬能量、蛋白質供應;各日齡階段按照需要使用不同配方飼料,飼料變化穩(wěn)步過渡,轉舍后采取先限飼過渡到自由采食,同時注意飼料保鮮、防止霉變。供給仔豬充足的飲水,促進仔豬達到正常的采食量。
3.4 抓好保育豬的疫病防控
該階段仔豬易發(fā)腹瀉,應及時加強治療,并搞好豬舍衛(wèi)生消毒、保溫工作;按照免疫程序進行豬口蹄疫、豬瘟、藍耳病等常規(guī)免疫,免疫時注意選擇良好天氣,在豬采食后2 h 進行,保證疫苗有效性,防疫密度達到100%,防止交叉感染,必要時進行補免;驅蟲在35 ~ 40 日齡進行,包括體內體外寄生蟲,發(fā)現(xiàn)有寄生蟲現(xiàn)象進行糞便蟲卵消殺,避免環(huán)境污染再發(fā)??;做好疫病防治、免疫、驅蟲的效果觀察記錄。
4 育成仔豬的飼養(yǎng)管理
4.1 合理組群
組群前豬舍清洗消毒維修同保育階段一樣。組群目的是提高豬群的整齊度,保證“全進全出”原則,最好考慮一個圈、一棟豬舍豬群的整齊度相近,根據品種、性別、體重、體質進行組群。
4.2 定位調教
該階段仔豬轉群,與保育豬存在同樣問題,調教工作一般在轉群后1 ~ 3 d內完成,使仔豬形成定點采食、飲水、排泄、休息的固定區(qū)域,便于控制圈內、舍內的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。
4.3 控制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
規(guī)?;B(yǎng)豬密度大,特別是冬天,舍內主要因為豬只產生的廢氣造成空氣質量惡化,解決的辦法就是要注意通風與保溫,控制室溫在22 ~ 28 ℃,濕度在60% ~ 65%,通風為排除舍內有害氣體。
4.4 預防用藥
在飼料中添加廣譜抗菌類藥物,預防仔豬因轉群和飼料變化應激引起的消化系統(tǒng)、呼吸系統(tǒng)和神經系統(tǒng)疾病。
4.5 消毒與防疫
轉群消毒采取與場區(qū)消毒同步,全方位立體噴霧消毒,防止耐藥性發(fā)生,定期更換消毒藥;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注射,注意一豬一針,不能漏免。
推薦人:李永濤
上一條:揭秘:關于豬價上漲的5個真相!
下一條:養(yǎng)殖戶苦盡甘來 養(yǎng)豬業(yè)仍問題多多 |
返回列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