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
發(fā)布時間:2019/8/22 16:40:00 點擊次數(shù):8773
引發(fā)焦慮的原因很多,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「著急」 - 急著想要達成目標。
可是,越是急著達成目標,目標往往越難實現(xiàn);越著急就越失望,越失望就越焦慮。
于是就形成了焦慮的習慣 - 每周總有那么一兩天是在焦慮中度過的。
怎么辦呢?
答案就是:做個「長期主義者」。
說起來,這個解藥并不復雜。然而它難就難在即便告訴了你,你也還是做不到。
譬如我,雖然對此已有深入了解,可某些時候,依舊無法改變想要「快速成功」的念頭與欲望,也很難阻擋各種各樣誘惑的來襲。
而這正是我們大多數(shù)人在一生中成就非常有限的原因之一。
如果你跟我一樣,想要有所成就、創(chuàng)造價值,那么這篇文章就是非讀不可。
在說到底什么是「長期主義者」之前,讓我們先來看看與之相對的「短線思維者」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。
三種典型的「短線思維者」
有三種非常典型的「短線思維者」,分別是:機會主義者、速成主義者以及猶豫的人。
1.機會主義者
什么樣的人是「機會主義者」?
它說的是那些一看到市場上的某個發(fā)財機會,就想大撈一筆、撈完就走的人。
他們想要的是跳過「播種、施肥、澆水」的過程,直接就能收獲花朵與果實的人生;或者說,他們想要的是快速的,不必花費力氣就能實現(xiàn)的「財富自由」。
我周圍就有這樣的「機會主義者」,不論什么「風」來了,他都要摻和一下。房價上漲時,他買房子,比特幣上漲時,他買比特幣,P2P火爆時,他買P2P。但不論哪一種投資方式,他其實從未真正搞懂過。
所以,到現(xiàn)在為止,他們中的任何一位,都沒實現(xiàn)想要獲得的財富。
2.速成主義者
坦白的說,很多年前的我就是一個典型的速成主義者,總是想要更快實現(xiàn)升職加薪的目標,讓家人過上我所期待的生活。
那時的我,總是心急火燎,卻忘記了真正應該關(guān)注的事。
太想成功,是因為沒有想過其實一生是足夠長的,所以路應該一步一步的走,饅頭應該一口一口的吃。
如果想要幾步走完馬拉松,或是一口吃個胖子,必然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,甚至是極為嚴重的挫折。
后來回首,自然早已明白其中緣由 - 沒有長期主義的信念,但又很想成功,所以就會急功近利,總是處于焦慮之中。
那么,焦慮又會帶來什么呢?
焦慮會讓一個人產(chǎn)生對自己、對周圍環(huán)境、對老板的不滿,于是就很難沉下心去學習和成長,于是也就很難做到十分投入的工作,甚至會產(chǎn)生非常多的抱怨。
而工作上的缺乏投入、對老板和環(huán)境的抱怨,又會給想要獲得的短期成功帶來更大的阻力,最后短期成功便愈發(fā)變得遙遙無期,而這種遙遙無期的感覺只會更進一步的加劇我們的焦慮。
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朝著「快速崩潰」而去的增強回路。
持續(xù)演變下去,最后的你很可能會成為一名「嚴重抱怨者」。
既無法在自己預想的時間內(nèi)達成想要的目標,同時又放棄不了這個目標,于是就將注意力轉(zhuǎn)移到了抱怨上。
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養(yǎng)成了嚴重抱怨的壞習慣,最終成為了一個被老板和同事貼上「愛抱怨」標簽的人。
3.猶豫的人
什么是「猶豫的人」?
這類人其實有點像:想要上船前往某處,但又擔心船可能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,于是就一腳踩在船上,一腳踩在碼頭的地上,一直「湊活著」、「等待著」、「不確定活著」的人。
這類人既無法徹底放棄想要到達的地方,又無法下定決心走上船去,于是就這么一直猶豫著。
他們不知道的是:在任何時候,任何人的未來都不具有100%的確定性。所有未來只有在發(fā)生的時候,也就是變成「現(xiàn)在」的時候,才有100%的確定性。
既然不存在,那就只有一個方法去實現(xiàn) - 那就是創(chuàng)造。
創(chuàng)造自己想要的未來絕非易事,很多人正是因為把它想得太過簡單,沒有抱持「長期主義」的信念,認為它應該立刻出現(xiàn),所以在「想要實現(xiàn)未來」與「無法立刻實現(xiàn)」之間最終走向了曠日持久的「猶豫」。
環(huán)顧四周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有的人在工作上是「猶豫的人」,于是他們在工作時很難真正投入,他們總是在「等待著」什么,也許是加薪的許諾,也許是升職的可能,但在獲取這些許諾與強大可能之前,他們難以真正投入。
有的人在愛情上是「猶豫的人」,因為害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愛情與親密關(guān)系,于是畏手畏腳,不敢去愛,或者是就算愛了也很難完全投入,愛的非常「猶豫」。
有些人干脆就是人生的「猶豫主義者」,他們無法活在當下,他們總是活在對于未來100%確定性的期待里,活在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與焦慮中。
這些都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?
后果一:無法全情投入當下、感受當下、享受當下。
后果二:無法真正有效的創(chuàng)造未來。
以上三種就是最為普遍的「短線思維者」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,而不論哪一種,都會給我們帶來人生成就的阻礙,以及各種各樣的情緒困擾。
三種典型的長期主義者
在說如何成為「長期主義者」之前,讓我們先來看看都有哪些非常典型的長期主義者,以及長期主義究竟為他們帶來了什么?
1.金錢投資的長期主義
據(jù)說,有一次Airbnb的CEO 布萊恩·切斯基和亞馬遜的 CEO 貝佐斯坐下來聊天,兩個人談到了他們共同的偶像巴菲特。
于是,切斯基問貝佐斯:「你覺得巴菲特給過你的最好建議是什么?」
貝佐斯說:「有一次我問巴菲特,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,為什么大家不直接復制你的做法呢?」
巴菲特說:」因為沒有人愿意慢慢地變富?!?
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,有種腦袋被擊中的感覺。
的確,當我們在給自己的投資設立期限時,有誰不是希望每天都能看到一個當天收益的具體數(shù)值,又有誰不是希望在自己30、40歲時就已賺到了足夠多的錢?
但其實,即使是股神巴菲特,99.8%的資產(chǎn)也是在他50歲后賺到的。
同樣,即便我們都知道亞馬遜是一家偉大的公司,而它的股票從上市時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漲了1000倍??扇绻苡袡C會在它上市之初,也就是1997年時就購買這只股票,我們也很難一直將它握到現(xiàn)在而不賣掉。
為什么?
原因很簡單,因為它的價格并不是線性上漲的,而是在跌跌撞撞、起起落落后才上漲到今天的價格的,其間也曾有超過99%跌幅的時候。從上市到現(xiàn)在一共22年,而股價的極速上漲其實也就是最近五六年的事。
試問,就算當初你在1997年買進了它的股票,你真會一直握住它從此不賣嗎?
相信99.99%的答案都是「做不到」,我也一樣。所以,99.99%的人,即使知道了「巴菲特」的致富秘密,也不可能成為「巴菲特」。
這就是「長期主義」對于投資理財?shù)闹卮笠饬x。
2.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
在自我成長的長期主義上,有一個人一直在激勵著我。
他就是約瑟夫·坎貝爾。
1929年,紐約股市暴跌,由此引發(fā)了百年不遇的經(jīng)濟危機。這場危機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,公司破產(chǎn),工廠倒閉,農(nóng)場破產(chǎn)。
在這場異常嚴重的經(jīng)濟危機中,約瑟夫·坎貝爾也沒能找到工作。原本,可以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(xù)攻讀博士學位的他,卻因為覺得單一學科會讓人變得平庸,于是拒絕了。隨后,他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,隱居到了森林里。
在森林里,他一待就是五年,這是五年既沒有工作也沒有錢的日子。如果換作一般人,待在荒無人煙的森林里,面對沒有盼頭的生活,與嚴重匱乏的物質(zhì),一定會有萬念俱灰之感。
然而,坎貝爾卻不一樣。
他給自己制定了非常嚴格的作息時間,他說:「在沒有工作或沒有人告訴你該做什么的時候,你要自己找到該做的事情。我把一天分為四個時段,每個時段四個小時。我只在其中三個時段看書,另外一個時段自由活動?!?
如此規(guī)律的日子一過就是5年,在這5年里,雖然窮苦,但坎貝爾的內(nèi)心卻無比喜悅,他每天都沉浸在學習與思考中,并最終創(chuàng)立了一個非常完整的神話學理論 - 英雄之旅。
經(jīng)濟大蕭條剛一結(jié)束,坎貝爾立刻就被莎拉勞倫斯學院聘為文學教授,開始了為期38年的教書生涯。
就像他自己寫的「英雄之旅」一樣,5年的經(jīng)濟大蕭條正是坎貝爾必須完成的「英雄之旅」的試煉,而此時的他已帶著關(guān)于神話學的完整理論「王者歸來」。
他寫了好幾本關(guān)于神話學的著作,其中多本被翻譯成了20多種語言,其中的《千面英雄》還被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100本書之一。
坎貝爾不但擁有眾多超級粉絲,包括作家、編劇、導演,他的書還幫很多人找到了心靈的力量。好萊塢著名導演喬治·盧卡斯在創(chuàng)作《星球大戰(zhàn)》時參照了坎貝爾的書。
而美國前總統(tǒng)奧巴馬和他的母親,《哈利波特》的作者 J.K.羅琳,以及美國前總統(tǒng)肯尼迪夫人杰奎琳等,都是他的超級粉絲。
他就是將「長期主義」貫徹到個人成長上的超級典范,也是我一直追隨的對象。
3.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長期主義
現(xiàn)在我們知道亞馬遜是家偉大的公司,是家有原則的公司。然而,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自亞馬遜成立以來,對它的質(zhì)疑聲就從未間斷。貝佐斯交出的短期成績常常不如人意:盡管銷售持續(xù)增長,但季報卻屢屢虧損。
創(chuàng)業(yè)起家的風險投資人馬克•安德森這樣回憶說:「2000年后有段時間,我在分析師會議上聽到基金經(jīng)理公開嘲笑他。這家伙瘋了,這家公司肯定破產(chǎn)?!?
的確,有那么幾年,華爾街嚴重懷疑亞馬遜是否真的能夠生存。
換做一般人,如此巨大的壓力肯定扛不??;但貝佐斯卻扛住了。
這個壓力正是來自于企業(yè)界和管理界的長期爭論焦點,即「CEO如何平衡短期業(yè)績與長期目標的關(guān)系?」
關(guān)于這一點,貝索斯用堅定的行動給出了明確的答案:
著眼于長遠目標,做一個長期主義的領(lǐng)導者。
他也正是這樣做的。
1997年,亞馬遜上市之初,貝佐斯就對公司股東表示:
「亞馬遜立志做一家有長遠發(fā)展的公司。公司所做的一切決策也將立足于長遠的發(fā)展而非暫時的利益,我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,一家我們的子孫們都能夠見證的偉大的公司?!?
之后,他在2011年年報中說:「如果你做一件事,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,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;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,那么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。因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長遠的打算?!?
反觀現(xiàn)在,大多的投資人,追逐的都是快進快出的快速獲益。第一年進入,第二年上市,第三年退出。于是,創(chuàng)業(yè)者在投資方的壓力下,也就形成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價值觀與目標,從而也就喪失了成為一家偉大公司的機會。
如何做?
熟悉我文章的讀者都知道,我寫文章都是體系化的,所以大多都會覆蓋三個部分 - 是什么?為什么?以及怎么做?
所以,在這篇文章的最后,我還會來說說“怎么做”的問題。
在明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后,還需做到以下四點,才算是個“長期主義者”:
1.清晰的認知
認識兩點:
第一,知道你的目標是無法一蹴而就達成的。
第二,知道你的目標終究能夠被達成。
通過第一個認知,你能做到不再「著急」、避免「焦慮」,因此也就避免了因為每天情緒起伏而帶來的時間浪費和注意力流失。
通過第二個認知,你能做到堅定的前行,保持持之以恒的決心與勇氣。
2.堅定的信念
在有了清晰的認知后,就是保持堅定的信念 - 對以上兩點認知的堅定信念。你需要非常相信你的目標是可以達成的,同時相信它的實現(xiàn)需要你付出足夠長時間的努力。
3根據(jù)信念制定原則
在有了清晰的認知與堅定的信念后,就要依據(jù)信念去制定原則。
對個人投資而言,當你確定要開始做金錢上的長期投資時,就要先做很多研究,根據(jù)你的研究結(jié)果去制定投資原則:
百分之多少投在貨幣基金,百分之多少投在個股,百分之多少投在債券基金,百分之多少做指數(shù)基金……以及一共投資多少年、每月拿多少錢來做投資等。
對一個公司而言,如果按照「平衡計分卡」的四個維度來看,最重要的是:財務、客戶、流程、內(nèi)部學習與成長。而現(xiàn)實中,財務與客戶這兩者間的關(guān)系在短期內(nèi)常常矛盾,于是就需要CEO去制定自己的原則并長期執(zhí)行。
比如:亞馬遜的CEO貝佐斯就選擇了「客戶」,這就是他為自己和這家公司確立的原則。
顯然,原則不是隨便拍腦袋決定的,而是在認真研究與不斷嘗試下最終確定的。
4.根據(jù)原則嚴格執(zhí)行
「執(zhí)行」看起來是最容易的一步,只要去做就好了,但其實恰恰相反。
就像很多好公司的股票一樣,就算你在它價格很低的時候就買了,在周圍人都悉數(shù)賣出、主流媒體看空股市的時候,你還能堅持不賣嗎?
當周圍人都在買房買車,買第二套房、換第二輛車的時候,你還能堅守自己制定的「自我成長」原則,每年將很多時間和金錢放在自我成長上,堅定的成長與學習長達五年之久嗎?
當華爾街看衰亞馬遜、亞馬遜股價連續(xù)下跌的時候,如果你是它的CEO,還能繼續(xù)堅持「客戶第一」的原則毫不動搖嗎?
當這三個問題問出的時候,相信99.99%的人都在搖頭。
所以,只有在經(jīng)歷了「執(zhí)行」這一步的考驗后,你才可能真正化繭成蝶。
最后的話
相信有一天,你能修煉到「看庭前花開花落,望天上云卷云舒,我自巋然不動」的境界,不為外物所擾,不為心情牽絆,只是堅定的看著自己的目標,走好自己想要的每一步。
那么剩下的,就請安心的交給時間。
* 作者:本文作者艾菲,深度思考者,全球認證優(yōu)勢教練&個人成長教練,前美國財富五百強公司大中華區(qū)市場部負責人。關(guān)注微信公眾號:艾菲的理想(ID:xiaoyaolsh),夯實“思維躍遷”與“自我認知”兩大基石,成為真實且閃閃發(fā)光的自己。
--張國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