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科研、加工、貿(mào)易于一體的現(xiàn)代化大型農(nóng)牧公司
全國統(tǒng)一服務熱線:
1
前段時間看到一段文字,感覺很有意思,所以結(jié)合我對喝酒的理解談一談這個技術(shù)活。
有人問我:你除了喝酒……你還會干什么?
我的天哪,我都想笑了!
喝酒,要具備以下條件:會聊天,會溝通,會社交,會看人。能熬夜,能早起,懂舍得,懂政治,懂娛樂,懂情調(diào),還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。你以為喝酒這么容易?。亢染剖且环N文化、一種修養(yǎng)、一種高尚的情趣!壺里乾坤大,杯中日月長!
我想問你,不會喝酒,你能會啥?
2
的確是這樣,如果你不會聊天溝通,一個酒場讓你搞得非常地無趣和沉悶。喝酒,說到底喝的并不是酒,而是一種氛圍、一種感情、一種需求、一種背后的故事。
如果喝酒的目的就是為了喝醉,直接每人發(fā)一瓶,“吹”完散伙不就完事了嗎?為什么還要苦心巴啦地選擇飯店、確定人員范圍、喝什么樣的酒,喝完之后安排什么活動……這些事兒都不是小事,如果安排不妥當,就會讓事情事倍功半,花錢搭功夫還不落好。
比如對飯店的選擇,主賓喜歡吃哪一口必須要掌握,或者征求一下意見,這里面第一顯個誠意,第二讓吃者愉快。
如果請的人對海鮮過敏,你定了海鮮店,估計人家會找借口推了,畢竟,找借口不難。再有就是請了主賓平時不感冒的人,這就比較尷尬了,氣氛不融洽,酒也喝不起興致。
酒桌上的主陪是關(guān)鍵,山東人對喝酒的規(guī)矩比較講究,有一句順口溜:
主陪靠威望,副陪靠酒量,三陪靠膽量,四陪靠色相。
意思是說主陪必須能夠鎮(zhèn)得主場,要么和主賓地位相當,或者高于主賓,主陪的主要任務不是喝酒,而是說話和調(diào)節(jié)氛圍。
副陪的主要任務一般是喝酒或者結(jié)帳,也是喝酒的“發(fā)動機”,社會地位或者年齡一般都低于主陪,帶酒的次數(shù)要少于主陪。
三陪更低于副陪,不管能喝不能喝都要敢喝,如果輪到三陪帶酒時,一般就是兩口或者一口干一杯了。
四陪更甚。
喝酒其實是個其樂融融的事兒,畢竟東家花錢賠功夫不是為了制造緊張氣氛,但很多時候在酒桌上要遇到自己不認識的人,對第一次見面的人印象如何,這就牽連到一個“識人”的問題。
有的人給人的感覺是如沐春風、舒適坦然、心口如一、值得交往,這樣的人往往會在后期的交往中成為自己的朋友。但也有的人素質(zhì)低下、欲望無窮、只顧自己、信口胡來,這樣的酒場喝的劍拔弩張、冗長無味,最后也是一錘子買賣的事兒。
3
喝酒的確是一種文化,會喝酒的人不但通過酒局辦成事兒,還能通過酒局結(jié)交新朋友,而在我們的社會中,朋友多就意味著人脈廣。
朋友也分很多層次,比如關(guān)系鐵、關(guān)系不錯、一起喝過酒、認識、聽說過。其中就有一種朋友關(guān)系叫“一起喝過酒”,別管熟不熟,一起喝過酒就比沒一起喝過酒顯得近,至少之間有共同的朋友。
酒桌上不能只盯著主要客人,方方面面的客人都要照顧到,既能夠重點突出,又不能厚此薄彼,應知“三十年河東、三十年河西”風水輪流轉(zhuǎn)的道理。
酒桌上有些惡習一定要戒除掉,比如:目空一切、唯我獨尊;逢酒必喝、逢喝必醉;滿嘴跑火車,說話不把門;有美女就興奮、沒完沒了勸酒;以自己的酒量要求別人,強勸別人喝酒;喝醉了不回家,在路上惹事生非;酒后開車……等等等等吧。
這些問題的存在說到底考驗了一個人在酒面前能不能保持素質(zhì),很多人不沾酒正人君子一枚,一旦三杯酒下了肚,“就不是他了”,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原形畢露。
4
怎樣組織好一次酒場,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(zhì),按需求大致可分為:有求于人的酒場,朋友閑坐的酒場,被人拉去陪酒的酒場,公務接待的酒場,逢年過節(jié)的各類聚餐。
但不管哪類酒場,切記一定讓自己成為一個受人喜歡的人。不能為了喝酒而喝酒,首先要弄懂喝酒背后的本質(zhì)是什么,比如:為什么喝?跟誰喝?去哪里喝?喝什么酒?喝完以后做什么?其實,這些并不難,稍微用點心就可以做到。
我最喜歡的酒場是三五好友,邊聊邊喝,沒有喝酒的任務與壓力。“濃妝淡抹總相宜”,隨便喝,可以多喝也可以不喝,一切隨心。今天亦然,相約四人,隨便喝點隨便談!
最后用兩首詩詞作結(jié),算是為中國酒文化做一下普及。
一首是李煜的《漁父詞》:
一壺酒,
一竿綸,
快活如儂有幾人?
另一首是李白的《月下獨酌》:
天若不愛酒,酒星不在天。
地若不愛酒,地應無酒泉。
天地既愛酒,愛酒不愧天。
已聞清比圣,復道濁如賢。
三杯通大道,一斗合自然。
但得酒中趣,勿為醒者傳。
為什么喝酒的男人值得尊敬
中國有一個貶義詞,叫做“花天酒地”,仿佛經(jīng)常出入酒局的人都容易空虛墮落,其實許多酒友都蒙受了不白之冤,喝酒的男人有很多優(yōu)點,值得我們尊敬。
喝酒的男人
重情
中國人本性拘謹,而酒,確實能讓拘謹?shù)闹袊?,顯露真性人情。大多數(shù)人不喝酒的時候,情感理智,交流都比較客氣,說話很難“掏心窩子”,而三杯兩盞淡酒下去,人人都打開話匣子,大家聚餐,經(jīng)常是在喝酒前都比較拘束,喝到面紅耳熱后放開了,水到渠成的找到很多共同話題。
因為酒能傳情,才有“酒逢知己千杯少”。
和父母喝酒,喝的是溫情暖暖,訴說一些平時不會說出口的感激之情;
和戀人喝酒,喝的是情投意合,心心相惜之語;
和兄弟喝酒,喝的是情真意切,酣暢淋漓,推心置腹的信任和托付。
喝酒的男人
大氣豁達
喝酒的男人普遍健談,他們有更開放的胸襟,接納眾人的心態(tài),相比處處設防的人,愛喝酒的男人更容易成為朋友。
歷數(shù)豪放派的大詩人,李白、蘇軾、辛棄疾,都是好酒之人,“一飲一斗心浩然”,和好酒的人交往,他們不會和你絮絮叨叨傳播負能量,卻會告訴你,人生短短幾個秋,不醉不罷休,醉笑陪君三萬場,不用訴離殤,只有愛酒的人,能把糾結(jié)瑣事丟在腦后。
喝酒的男人
更重視對方感受
我們常常說“酒品如人品”,如果一個新人酒量好,又不推脫,會讓人認為這個人“有責任感”,是“可用之才”,領(lǐng)導帶出去也會很有面子,也許意外的就會受到重用。反之,酒桌上敬酒不飲是大忌,所謂敬酒不吃吃罰酒,會被認為這是對敬酒方的侮辱。
這也說明,喝酒的男人更為顧全大局,別人向他敬酒時他很少拒絕,讓對方感覺到被尊重、被重視。不能說喝酒就代表著真誠,但至少是敞開了心門接納對方交流,而如果你選擇了拒絕,很可能意味著不留絲毫余地給對方接近你。
喝酒的男人
對待問題更主動
那些忙于應酬的男人,也許他們沒有那么愛喝酒,但人與人的結(jié)交,需要認同、融合、減少隔閡,無疑酒局是解決這種需求的上佳場合。
同理,如果幾個人準備成為合作伙伴,“一起吃個飯”是最好的驗證方式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身邊那些積極組織酒局的男人,多是社交圈子的靈魂,他們執(zhí)行能力強,敢于直面問題,辦事果斷。
喝酒的男人
真實簡單
喜歡喝酒,是真性情的一種表現(xiàn),試想如果一個人永遠保持克制,生活如帶著假面具一般,是多么的無趣無聊;或者是在喝酒時喜歡找各種借口推脫,也會然人覺得太做作,不爽快。
大多數(shù)人交朋友,還是會選擇那些有些小缺點,但真性情,遠離那些淡如水般的“完人”。
所以明末的名士張岱才會說:“人無癖不可與交,以其無深情也;人無癡不可與交,以其無真氣也。
張禹南
上一條: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,沒有一處人事不復雜。
下一條:你靠什么在單位立足? |
返回列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