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科研、加工、貿易于一體的現(xiàn)代化大型農(nóng)牧公司
全國統(tǒng)一服務熱線:
變化者,進退之象也。剛柔者,晝夜之象也。
為人處世,當進則進,當退則退;當高則高,當?shù)蛣t低。所謂進退有據(jù),高低有時也。
這是兩個觀念,古時的文字很簡單也很美,它的文學境界,往往騙住了我們的思想。這兩句話,包含的意義很多。“變化”,《易經(jīng)》告訴我們宇宙間任何事情、任何物理,隨時隨地都在變化,沒有不變的東西。八八六十四個卦,只是兩種爻——陰與陽在變,每一變動,產(chǎn)生一個卦象,每個現(xiàn)象就不同了。變化是代表什么?“進退之象也”?!斑M退”,或者是陽多了一個,陽長陰退了,或者是陰多了一個,陰長陽退了,就在這個進退之間,產(chǎn)生變化。為什么不用“多少”而用“進退”呢?
我們研究古書就要注意這一類地方,這是思想問題。假使用“多少”意義就不同了,沒有“進退”深刻?!斑M退”是大原則,是動態(tài),尤其是站在人文文化的立場看,都是一進一退之間的現(xiàn)象,所以變化是進退的現(xiàn)象,非進則退。
在哲學中,常常談到一個問題,就是一般人常說“時代在進步”或“歷史在進步”,但純粹以哲學的立場來討論,就不敢這樣說了,究竟這個時代是不是在進步?要看用的標準是什么。以東方文化、以人文文化來講,以古今的書籍、大家的著作比較,就覺得人文在墮落、在腐化。
所以我們中國人動輒稱道上古如何,認為越到后來,人越墮落、越腐化,歷史并沒有進步而是在退化。但單以物質文明來說,時代真地又在進步,所以說時代歷史到底是在進步或退步,這是很難講、很難推定的問題。所以進退之間,要看在哪一個范圍、用哪一個標準、站在哪一個角度上說話。
歷史上有些人可以做到這樣,舉例來說,道家所標榜南北朝時候的陶弘景,有名的所謂山中宰相,南北朝幾個皇帝,大事都要請教他,但他永遠不出來,不做誰的官。像這一類人,所謂上下無常、進退無恒的人,中國歷史上蠻多,可是他的情感,對于社會、國家的貢獻,并沒有忘記,并不是專門為私。
所以,人生是需要好好把握的。
一日,龍虎寺禪院中的學僧正在寺前的圍墻上畫一幅龍爭虎斗圖。圖中龍在云端盤旋將下,虎踞山頭,作勢欲撲,雖然修改了很多次,學僧們總認為圖中缺少點什么,正巧,無德禪師從外面回來,學僧就請他代為評鑒一下。
無德禪師看后說道:“龍和虎的外形畫得不錯,但龍與虎的特性你們知道多少呢?既然是龍爭虎斗圖,你們就應該明白,龍在攻擊之前,頭必須向后仰;虎要上撲時,頭必然向下壓低。龍頸向后的屈度越大,虎頭越貼近地面,它們也就能沖得更快、跳得更高?!?
學僧們聽后恍然大悟道:“老師真是一語中的,難怪我們總覺得太過僵硬,原來我們不僅將龍頭畫得太低,虎頭也畫得太高了?!?
無德禪師借機引申道:“為人處事、參禪修道的道理也一樣。退一步準備之后,才能沖得更遠;謙卑反省之后,才能爬得更高。”
學僧不解地問:“退步的人怎能向前?謙卑的人怎能更高?”
無德禪師嚴肅地說:“你們聽聽這首詩——”
“手把青秧插野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,六根清凈方為道,后退需知是向前。”
學僧聽后,終于大悟。
正如人的性格多變,既有自尊之時,頂天立地,孤傲不群,有如龍?zhí)ь^、虎相撲;也有自謙之時,猶如龍縮首、虎低頭。為人處世,當進則進,當退則退;當高則高,當?shù)蛣t低。
所謂進退有據(jù),高低有時也。
世界千姿百態(tài),豐富多彩,人生遭遇和貧富貴賤各不相同,有的平安富足一生,有的坎坷貧賤一世。為什么會有如此差異?怎樣預知未來,趨吉避兇?預測人生,把握機遇?
當你了解人生之后,則人生就掌握在你手中,行好運時宜把握良機,努力奮斗,開創(chuàng)美好前程。行壞運時,應宜守為安,勿踏危機,減少災害。若是吉兇參半時,得意須防失意,往來知節(jié)要穩(wěn)步,進退謹慎要三思。
只有知命,才能改善自身在宇宙之間的處境,避開不利的時間和空間,在有利的時間和方位去求得發(fā)展,以便在這個大千世界上創(chuàng)造一個輝煌的人生。
太極為有為之道,有為之道總有不測之時。《易》曰:陰陽不測之謂神。不測之神如何得之。惟由有為入無為方是神之道。故,太極化為無極為神道。
得太極無極則易道易神皆得。是故,見象知類之謂人,由象得理之謂智,由理得道之謂圣,得無極者之謂神。此為易道之全部精華。得此精華則成圣成神,用以預測則如神開口,用以治病則藥到病除,用以改命則命皆由我,用以安邦則國泰民安,小用小成,大用大成,自由自在,超然物外。
正如林語堂在《愛好人生者:陶淵明》一篇里所講:“也許有人以為陶淵明是‘逃避主義者’,但事實上他絕對不是。他要逃的是政治,而不是生活本身。……他是愛好人生的。在他的眼中,他的妻兒是太真實了,他的花園,那伸到他庭院里的樹丫枝,他所撫摸的孤松,這許多太可愛了;他僅是一個近情近理的人,他不是邏輯家,所以他要周旋于周遭的景物之間。所以,結果是和諧,不是叛逆?!?/P>
張國銀
上一條:記人之長,忘人之短,人心寬處皆是路~
下一條:什么才是最強的執(zhí)行力? |
返回列表 |